信仰是生命的粮食
2022/9/16 10:27:00
1914次浏览
信仰是生命的粮食
9月6日-8日,公司组织中层管理干部一行开展“强组织、育中流、携手研学上井岗”红色研学活动,寻文化之源,溯精神之根。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跟随团队上了井冈山,感受到了安邦文化“一个也不落下”的团队之魂,接受了井冈山革命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
三天两夜的学习安排紧凑而充实,可谓环环相扣。地接导游尽职尽责、热情大方,也许是因为她本人是红色革命先辈的后代,所以她讲的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有血有肉,有根有魂。记忆最深的有三处:
第一处是去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前安排专人为我们讲述了烈士刘仁堪英勇就义的故事,回来后我脑子里一直浮现着这样一副悲壮的画面:凶残的敌人割去了刘仁堪的舌头,刘仁堪不能讲话了,嘴里的血流到地上,他便用脚趾蘸着鲜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的大字。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支撑着他们坚持不懈,死守革命的火种?也许是受这种精神的鼓舞,前一天我还坐在轮椅上等待同学抬上去,此时此刻却想着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征服眼前109级台阶,以此表达队烈士的敬畏之情。
当然,最终我的双脚在爬完前49级台阶就不听使唤了,但是当解说员说49级代表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突然觉得自己的坚持脚下更有力量了。为了安全起见,后60回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的。但是我没有觉得内疚,因为革命的胜利不是某一个人能完成,必须要团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一个不抛弃,一个不落下”的革命战友情。
第二处是到大井参观毛泽东、朱德旧居时,邓导在去的路上为我们讲述了朱德夫人伍若兰的故事。面对蒋介石第三次“会剿”,朱德和毛主席经过深究之后,决定暂时放弃井冈山根据地,向赣南进军。在撤退时,朱德主力部队被敌人包围。在此关键时刻,伍若兰不顾朱德司令阻拦,决定自己带着一小部分人,朝着另外一个方向突围,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吸引到自己这边。她对朱德说:“部队没有我可以,但是不能没有你,我掩护你,你赶紧走。”
这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既是为了保住爱人,更是为了保住革命火种的壮烈之举。事后,伍若兰不幸被捕,当敌人要求她供出红军去处,伍若兰宁死不从。当得知伍若兰肚中怀有4个月身孕时,便以孩子为要挟要求伍若兰投降并与朱德解除婚约,伍若兰说:“想要我投降,除非赣江水倒流”。最终,敌人恼羞成怒地将伍若兰杀害,残忍地将伍若兰的头颅割掉,悬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
作为一个女人,听到这时我内心震惊不已,再一次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支撑着他们坚持不懈,死守革命的火种?所以在9月7日当晚的观看大型实景剧《印象井冈山》时,我看到一位母亲为了革命把自己襁褓中的孩子送人时的依依不舍时,我不自觉地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第三处是讲到井冈双雄“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故事。当年秋收起义失败后,红军一行被迫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绿林好汉袁文才、王佐的帮助下才得已安营扎寨。虽出身社会底层,同为世道所迫,但袁文才、王佐积极接受红军改造,主动打开山门,接纳革命军,可谓是为中国革命立下头等功劳。但是因为当时我党“左”倾错误,又加上第三次反“会剿”失败,袁、王被当做“土匪武装”杀害,成为了我党革命历史上最早的冤案。
1965年5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经过茨坪时考虑各种安全因素,毛泽东只是远远地看着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八角楼,他说“在八角楼里和袁文才商量大事,可惜后来杀掉了,还有王佐。这两个人杀错了,不应该呀!”老人静静地看了15分钟。这是一种怎样的痛?历史就是这样,不管对还是错,都已追悔莫及。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革命与自我革命同在。
支柱和动力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展望未来。徐总在《思想与精神的寻根溯源》中讲述了“我们为什么要上井冈山”?因为我们要寻思想之源,溯精神之根。安邦根植于湖湘大地,安邦文化的源泉之一就是湖湘文化,“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实事求是闯新路”这些精神都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光大。安邦文化的源泉之二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写了三篇文章指导革命,分别是《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当时“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毋庸置疑,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对革命的道路问题是没有形成共识的。“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穿草鞋”的日子到底要到何时?可见,无论什么时候,信念都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而伟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通过实地参与武装革命之后,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出发,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这种“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论思想很好地解释了《安邦基本法》中的“所有问题都是认识问题”的论断。
上井冈山既是帮助大家解决精神问题,也是帮助大家解决认识问题。安邦文化不是“虚无主义”,也不是“庸俗主义”,而是“爱信愿会”,心中有大爱,相信爱的力量,愿意付诸行动就会无所不能。
勇于前行
在百日会战启动仪式上,陈总线上讲述《安邦观点》第51期,我认为这一期是完整系统的授课,不仅讲述了安邦的经营体系,还结合产品讲述了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分析了安邦目前面临的挑战,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展望未来,安邦希望成为一家有爱心、有品牌、有担当的社会企业。
也许是因为陈总讲得是我接下来《安邦ABC》文化手册编写工作将要涉及的,陈总讲了2个小时,我笔记也做了2个小时。正如陈总开篇所说井冈山誓师其实是一场自我革命,企业也需要自我革命,个人需要自我革命,2022年正是安邦的第三次创业机遇,所以我们要来一场思想与精神的洗礼,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革命。
通过这次井冈山之行,我也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和改变,在坚守初心的同时,转变思想和观念,大胆革新,勇于突破,以求成为企业创新革命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信仰是生命的粮食,愿我们追着安邦爱的信仰,成为更好地自己。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