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中放飞心灵
张海迪从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但要实现这些理想,没有知识、没有本领怎么行呢?
张海迪没有上过一天学,但由于对知识的渴求,她坚持与病魔抗争,决心以病床当课桌,以顽强的毅力走上了自学求知的道路。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等专业课程,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同时,张海迪还自学了多国语言,后来还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创作了《轮椅上的梦》《生命的追问》《绝顶》《天长地久》等著作,其中《生命的追问》一经出版就受到好评,再版超过10次。同时她还翻译了多部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并和丈夫王佐良合作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1992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
在总结自己的写作之路时,张海迪这么说道:“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