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有一段完美幸福的婚姻,丈夫叫王佐良,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曾在安徽插过队。1981年一篇名为《只要你能昂起头》的文章成就了张海迪,也成就了这段婚姻。


(一)相识相恋

1981年12月29日,一篇名为《只要你能昂起头》的文章刊登在了《人民日报》的头版。从来没有被媒体注意过的张海迪,一跃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报的头版新闻。正是这一非比寻常的事,改变了张海迪的生命轨迹。

张海迪开始陆续收到来自各地的信件,称赞的,鼓励的,仰慕的。王佐良也是给张海迪写信的万千者之一。王佐良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张海迪的报道,抑制不住内心的仰慕之情,下决心提笔给千里之外的张海迪写下第一封信,其间王佐良数度千里迢迢赴莘县看望张海迪。当时,王佐良是巢湖油泵油嘴厂的一名计量工,自学了英语和德语。王佐良的不少同事泼冷水,张海迪的不少朋友鼓热风。书信往来多次后,王佐良向张海迪表达了爱意。

“他就是我少女梦想中的那个人。”

1982年,经人撮合两人在张海迪被家喻户晓前结了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平静中度过。

“当时我的公公、婆婆在上海,他们也有过一点障碍,但很快就消除了。我先生回家说明我的情况,小心地问:“行吗?”他们只是淡淡地说:要做好心理准备,要面对很多困难。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公公、婆婆都是那么好的上海老工人,他们信任儿子,他们也信任了我。”

1991年1月,张海迪被诊断出患了基底细胞癌,王佐良陪着张海迪赴上海中山医院做无麻醉手术。手术前,张海迪对王佐良深情地说:“如果我活下来,当然非常幸运,我希望还能和你在一起生活,但如果我死去,也是时候了。这么多年拖累你,我跟朋友们讲了,如果我死了,让他们给你找一个健康的、比我更好的女人。”王佐良握着张海迪的手,眼睛湿润了。

有次张海迪问王佐良:“你对我厌倦过吗?”王佐良俯下身子,在张海迪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握着她的手说:“我永远都不会的。”

“为什么?”

“因为你每天都给我新的热情和活力。”


(二)我是你的“腿”

散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三样道具:闲散的心情,怡人的景色以及健康的双腿。这三样,张海迪都没有,但她照样可以散步,她有丈夫王佐良。

她们的散步是这样的:王佐良推着张海迪,这样,腿就有了。为避开围观的人群,散步的地点就选在自己家里,这样,闲散的心情也有了。至于怡人的景色,在张海迪的嘴里。靠在丈夫背上,张海迪不断的描述自己想到的风景,一棵树,是柳树,柳叶是绿的,一片湖,湖水是蓝的,一根电线杆,一阵狂风,一场疾雨……景色在张海迪的描述中历历在目。

20年的光阴,夫妻俩就是这样,一个背,一起说,相濡以沫。10多年,王左良没有外出理过发,他的发型全是张海迪亲自做的。20年,张海迪活在诗意里,活在自己单纯的世界里,王左良是那个读诗的人。

提到自己的丈夫,海迪说:“他是一位非常沉静的人。回顾自己20年的婚姻生活,我感觉很欣慰。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成绩,我们坦然地面对生活,从不理会各种猜测,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而且我自己也很奇怪,结婚这么多年了,当他前往加拿大学习的时候,远隔重洋,我们的书信还会和当年一样,真有意思。我从来不相信没有爱情的婚姻能生存下去,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

两个相爱的人,每天都想着为对方做点什么。张海迪虽然只能靠轮椅移动,但她还是尽可能地做一些家务活,比如扫地、擦桌子什么的。她还喜欢做饭,但家里厨房太小,轮椅进不去,她就让王佐良代替她“操作”,做她配制的菜。

少女时代就喜爱画画的张海迪在写作之余还创作了许多油画。为了张海迪的那些油画,王佐良又变成了一个木匠。张海迪的油画有时需要配旧船板那种颜色的画框,王佐良就用棕色、黑色鞋油混在一起涂染,效果极佳。有几幅油画在韩国展出时,被一位大商人看中,愿意出高价求购,但被张海迪婉言谢绝了,因为它包含着佐良对自己的深深感情。

1998年上半年,张海迪和王佐良合作,共同翻译了美国当代作品《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这本书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读《莫多克》的时候,我一次次地流下了眼泪。我觉得,遇到那些哀伤的段落我会译不下去的,我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我请爱人王佐良与我一同翻译,这是我们十几年来第一次合作。只有一本原文书,我每天下午翻译我的章节,他就在夜晚进行工作,我将那些伤感的章节‘让’给了他。”


(三)将来一起上敬老院

作为一名女性,张海迪因高位截瘫,不能生育,没有孩子自然成了这个家里唯一的遗憾。为了让对方更长久地爱自己,把自己当做终身的伴侣,张海迪说这其实也需要智慧和努力。“美好的家庭生活需要创建和创新,才能够让生活中没有厌倦。”

“我先生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男性,我对社会做些什么事情,没有任何一点点障碍,他会大力地支持我,很多汇款都是他帮我寄出去的,包括寄东西。现在很多朋友,他们收到我的书,都是我先生寄的。”

“我当然渴望有一个孩子,女孩,非常漂亮,我甚至在清晨的阳光中见过她。在我非常痛苦的时候,我曾跟我爱人说,如果我们有孩子,现在也该上大学了。想到这些我的确有一丝伤感。

张海迪是个聪明而善解人意的女子,深知生活需要激情,需要乐趣。她家中总是收拾得特别干净,还变着法子增加小摆设。他们曾经收养了一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备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一次,张海迪问王佐良:“我们没有孩子,等我们老了,该怎么办呢?”王佐良将张海迪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平静地说:“到那时,我们一起上敬老院。”

对自己的晚年,张海迪有着很美丽的憧憬:“在一棵树下我坐着,我穿着红毛衣,要穿鲜红的毛衣。我头发已经白了,我的腿上要盖上一条非常漂亮的毯子。在我的头顶是石榴树,在我的身边是绿湖。”

张海迪对自己的婚姻生活相当满意,她说:“要是能打分的话,我的婚姻生活至少应该是八、九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