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作家,张海迪是一位自由职业者;但作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张海迪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宣传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邓小平的亲笔题词是:“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张海迪“成名”始末
随后张海迪成为了一种道德力量,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信件一袋一袋地往团中央宣传部扛。每一封信都能抖出一簇炭火,烫手灼心。”病患张海迪成为偶像张海迪,最初,事出偶然。
1981年10月下旬,张海迪濒临死亡边缘。因为长年服用大量止疼片,她药物中毒了,间歇性停止呼吸1小时50分钟。
《山东画报》记者李霞当时正在聊城采访。在招待所门外,她见几位姑娘满脸紧张地窃窃私语:“玲玲看来怕是……”“去晚了许是再也见不上玲玲姐了……”
李霞由此知道了这个身残志坚的姑娘。她把玲玲的故事讲给了当时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宋熙文。采访后,宋熙文写成《只要你能昂起头》一文,1000多字。1981年12月29日,文章刊登在了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头版。
从来没有被媒体注意过的张海迪,一跃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报的头版新闻。宋熙文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正是这一非比寻常的事,改变了张海迪的生命轨迹。汪洋中的一条船,因势起帆。
张海迪开始陆续收到来自各地的信件,称赞的,鼓励的,仰慕的。多的时候,她一天能收到二三十封。但张海迪真正名动全国,是在1983年。她进入了团中央的宣传视野。
张海迪被接到北京,团中央组织多家媒体采访。时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文章因为挖掘出张海迪的迷茫与软弱、甚至动过自杀的念头,一时之间引起轰动,该文也成为通讯写作范文。
此后,张海迪声名日隆。她被授予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被冠以“中国的保尔”、“80年代新雷锋”的称誉。那是官方色彩的称谓。公众使用最多的,是海迪,海迪姐姐。
曾发表报告文学《张海迪“成名”始末》的作家高伐林回忆,仅仅几天,就引来了数以万千计的来信。“信件一袋一袋地往团中央宣传部扛。每一封信都能抖出一簇炭火,烫手灼心。”
张海迪已经出名到这种程度:信封上什么地址都不用写,只写“张海迪收”,居然也一帆风顺地到达团中央大楼。
社会工作者
成名之前的张海迪一心扑在写作上,乐此不疲,孜孜不倦。成名后的张海迪,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榜样,不得不投身社会工作,多年来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接受了很多采访,在记者见面会上,张海迪的谈吐、气质与一般追求美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她并没有上过大学。而且,她还可以用中文、英语、日语唱了三支歌:《生活多美好》《哆来咪》和《四季歌》。
同时,张海迪还陆续收到全国各地的来信。15万封来信,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着青年一代;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残联主席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海迪为新一届中国残联主席。她说:“我要振奋精神,让自己的精神飞翔。我也希望在困境中的残疾人兄弟姐妹要有信心,生活正在改变,一定会越来越好……我和很多同志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为残疾人拥有更好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当选残联主席以来,张海迪一直在为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不懈努力,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残疾孩子唱歌,在世界妇女大会上呼吁关爱残疾女童。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多次为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撰写提案。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提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2010年03月31日,人民网消息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已报名学车,有望成为国内首批拿到驾照的双下肢残疾人。
同时,张海迪这个名字也不段被世界所熟知,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997年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12年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获“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 张海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奖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关注,也是对中国在亚太残疾人事务发展中所作贡献的肯定。她说,要与中国残疾人工作者、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致力于社会融合、人类发展的同仁们一起,积极推动《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切实履行,促进社会融合与进步,为残疾人兄弟姐妹们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7年6月19日,国际残奥委会宣布,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张海迪获得提名,将作为候选人之一与来自加拿大、巴西、丹麦的另外三名候选人共同角逐国际残奥委会主席。
工作荣誉
●1992年,张海迪获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3年,张海迪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199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起,张海迪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0年,张海迪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张海迪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2008年11月13日,张海迪当选新一届中国残联主席。
2014年10月6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激烈的竞争中,以其社会影响力和个人魅力当选新一届康复国际主席。
2016年8月3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16年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张海迪任代表团团长。
2016年8月31日,张海迪确认将出任康复国际主席。
2016年10月27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康复国际世界大会上正式就任康复国际新任主席。
2017年6月19日,张海迪获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参选提名。
2018年3月2日,张海迪担任平昌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
2018年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张海迪当选全国政协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8年5月,任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调整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张海迪任副主任。